猝死有无先兆?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预防呢?
原标题:猝死有无先兆?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预防呢?
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者已达 55 万人,因为过劳造成猝死的人群在逐年增加,猝死发病率比癌症还高,而且越来越低龄化。
什么是心脏猝死?
心脏性猝死是指因心脏原因导致的突然死亡,一般定义是发病后1小时以内死亡,但往往更多病人可能几分钟以内就意识丧失呼吸心跳停止。
导致发生心脏猝死的三大因素:
1 心电出现问题
2 心肌出现问题
3 血管堵塞
在我国心脏猝死被成功挽救的比例非常低,病人发生心脏猝死,如果在医院外面没有及时抢救,这种情况抢救存活率只有1%甚至更低。但是,如果运气很好正在心脏科的病房里发生,那么80-90%可以抢救成功。
虽然猝死来的猝不及防,但是我们若仔细观察,也还是有迹可寻的。许多猝死患者在事发前,身体都会发出预警信号,只是很多人并没有对此引起重视。那么,在发生猝死前,都有哪些先兆呢?
1 胸痛
胸痛最危险、最多见的情况为急性心肌梗死。
2 呼吸困难
患者突然发生的呼吸困难往往也是最危险的,如急性左心衰、重症哮气胸等。
3 心慌
患者突然出现心率加快,超过140/次,可见于室上性心动过速;超过100/次,可能是更加危险的室性心动过速;如果低于50-60/次,可能是严重的心脏房室传导阻滞,也是猝死的危险信号。
4 剧烈头痛
平日有高血压的患者剧烈头痛,并伴有呕吐,可能将要发生或已发生急性脑血管病。
5 肢体瘫痪
患者一侧瘫痪、一个肢体瘫痪、双下肢瘫痪、四肢瘫痪,这些说明患者发生了急性脑血管病或神经系统的其他严重疾病。
6 昏迷
患者突然发生昏迷,可能引起了心脏骤停、颅脑损伤等。
7 抽搐
患者可能是癫痫发作,也可能是心脏骤停。
8 急性腹痛
患者可能是心肌梗死或肺梗死。
9 窒息
患者可能出现剧烈呛咳、呼吸困难、面色紫青或苍白、烦躁不安、意识障碍等。
哪些人是猝死的高危人群?
1 50-70岁的中老年人
我国总体而言,中老年人的发病率高于年轻人。
2 家族慢性病史人群
父母有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糖
尿病等慢性病的家庭, 子女得这些病的概率就高。
3 A型性格的人
A型性格的人固执、 急躁,办事较真, 人际关系紧张,常有时间紧迫感。
4 隐匿型冠心病
在冠心病的分型中,有一种叫 隐匿型冠心病或无症状型冠心病 。 顾名思义,就是患者已经得了冠心病,但是没有症状。
5 特殊职业人群
多见于生活方式不健康、作息不规律、过度疲劳、心理压力大的一些职业。由于现在猝死的人群越来越多,所以我们应该引起重视,合理预防。
1、了解猝死的早期症状,及时就医诊断
猝死虽然发生的很突然,但是大部分的猝死都是有一些早期症状和迹象的,只是一般都会被人忽视,或者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2、日常生活中要坚持锻炼身体
经常锻炼身体,有利于保持正常体重,增强心肺功能,增加心肌供血及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建立。
3、戒烟限酒
吸烟喝酒都是猝死的重要诱因,因此对于没有任何基础疾病的人来说,戒烟限酒是最好的预防手段。
4、定期体检
人过了40岁之后,身体各项机能会逐步下降,各种身体疾病也容易乘虚而入。
5、避免精神过度紧张
过度紧张、心理压力大,会引起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重。因此,尽量保持平和的心态,要学会放松,自我调整。
6、保证充足睡眠
生活中,尽量不要熬夜,晚上11点之前要睡觉,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
7、合理饮食
日常饮食中,应增加粗纤维和水果蔬菜的摄人,控制甜食,控制盐分的摄入,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便秘引发猝死。
同时,要保持合理体重,减轻心脏负担,切忌暴饮暴食。
8、学会急救
一旦发生猝死,患者应该全身放松、就地休息,不要走动,采取最舒适的体位,如卧位、半卧位及坐位等,等待救援。同时应立即120急救电话,为患者实施持续的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
综上所述,预防猝死,从日常生活开始,及时关注身体的每一个变化,如有不适,应该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