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口吃问题,你还不以为意吗?
不知道大家听过这个笑话没有,一个口吃者到面馆吃面,因为自身的口吃问题,闹了这样一个大笑话:
服务员:面条里这点辣椒够吗?
口吃者:少……
服务员:少啊,那再给你加点儿。
口吃者:少……
服务员:够能吃辣的啊,再给你加点儿!
口吃者:少……
服务员:还少啊?那这一罐辣椒都是你的了!
口吃者:少……少来点儿!
听完这个笑话,大多数人也许只是会心一笑,但真正的口吃者却能体会到笑话中蕴含的酸楚。口吃虽然不会致命,但它给活着的人带来的心理障碍更为难以克服。很多口吃者都有所谓的“社交恐惧症”,这和他们语言能力的异常脱离不了关系。
口吃是一种在说话过程中出现气流阻断现象而产生的说不出或说话不流畅症状的语言障碍,无论是三四岁的垂髫小儿、二三十岁的青壮年,还是已经步入耳顺之年的黄发老者,口吃都可能因为种种原因发生在他们身上。
口吃发生率不高,但为啥名声在外?
口吃的患病率在不同语种地区是有所不同的,根据国内最新调查发现:3-5岁儿童口吃发病率是0.89%,每一百个新生儿中就有一个是口吃患儿。相比于语言发育迟缓和大舌头,口吃的发生率已经很低了,但为什么它倒成为了知名度最高的“明星级”语言问题呢?这和口吃本身的性质有极大关系。
口吃,无论是发生因素、症状还是矫正方法,都和其他类型的语言障碍截然不同。首先,口吃和孩子心理、性格的关系很紧密,这也和他们的生活环境有关。其次,口吃的症状太过显眼,几乎人人都知道说话停顿、重复、拖音的情况就是口吃。第三,对口吃的矫正也是疏导儿童心理的过程,表达能力只是训练课程的一个方面。
以上这三点的不同决定了家长绝不能轻视孩子的口吃。虽然口吃会以两种面目示人,即暂时性口吃和顽固性口吃,可普通家庭并不具备区别这两者的经验和能力。所以,孩子是否为口吃的定论还是要由医生来下,爸爸妈妈们可不能盲目就对孩子的情况加以判断。
想要控制口吃,父母就别帮倒忙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爸爸妈妈比谁都担心,焦急的心态在问题之初还好控制,但眼看着孩子的症状愈发严重,家长的育儿手段可能就会有些走形了。有的时候孩子也不明白,为什么温柔的妈妈突然变成了母老虎?
但是,我们再着急,也不能采取一些帮倒忙的手段,不仅没有帮助孩子控制住口吃症状,反而加速了口吃恶化的进程。那么,这些不科学的做法都有哪些呢?
1、频繁打断孩子说话
孩子一开口,说前几个字时可能挺好,可到了中间就出现停顿、重复的情况,不少家长命令孩子重说,或者说到顺畅为止。这样的做法不仅不能帮孩子改掉错误的语言状态,还会导致宝宝丧失信心,失去说话的意愿和兴趣。
2、慢点说,想好了再说
语速放慢、提前思考是很多家长教给孩子的方法,可这种方法效果有限,而且孩子开口前自我提醒会不断强化“我是口吃”的观念,造成宝宝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
3、家长代劳
家长对孩子很了解,有时会把宝宝努力要说出来的话抢着说出来,可这种“代劳”行为只能减少孩子主动表达的机会,况且孩子也更希望自己主动把想法说出来。
在语言领域,有一个词汇叫“快速映射”,指的是儿童在接触新词汇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就能认识并正确运用它们。对口吃儿童来说,这种快速映射的学习策略并没有显现出来,它们对大脑中的词汇能迅速定位,但提取要比普通孩子慢得多。
到目前为止,针对口吃的有效矫正都是基于这个理论进行的。如何帮助孩子把词汇从大脑中快速提取出来?这是很多研究机构一直以来的研究命题。值得注意的是,帮助口吃儿童恢复语言健康的方法中,并没有药物治疗这一项。
孩子的口吃能否痊愈,主要在于家长的态度和行动。面对儿童口吃,我们一定要保持客观、科学的态度,不能偏听偏信,要根据儿科医生的建议进行下一步的康复活动。